2021-08-27 Practicing With Open Eyes 以睜開眼睛的方式練習

Dr. Joe 部落客 中文翻譯區

版主: ken

回覆文章
ken
文章: 83
註冊時間: 2023-05-24, 13:22

2021-08-27 Practicing With Open Eyes 以睜開眼睛的方式練習

文章 ken »

awj68-mblcr.png
awj68-mblcr.png (1.64 MiB) 已瀏覽 382 次
原文出處:https://drjoedispenza.com/blogs/dr-joes ... -open-eyes

2023-06-14初稿

Practicing With Open Eyes 以睜開眼睛的方式練習

有時候,我們心裡會想,改變這種事兒,跟我八竿子打不著,拖拖拉拉的,
我也不是冥想的料,或:我哪裡搞砸了?
我們有些人就想放棄練習,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。
我們可能不會大聲說出來,因為我們還在努力裝出一副我們正在創造新自己的樣子,
但有時候我們覺得比以前更難過。
與此同時,舊的自己總是樂於回來。
要保持對我們無意識的思想、行為和情緒的覺察,需要花費大量的能量和意識,
同時也需要很多的自我疼惜,才能等待我們的未來顯現。

我常常講一些成功轉變自己的人們,有哪些共同的經歷和特質,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經歷,
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,卻很少提起的。
我們都曾經體驗過那種令人抓狂的長時間延遲,就是在想要某樣東西,和真的擁有它之間的差距。
我們可以把這個差距,理解為一個空間,也就是一段時間,
就是在一個意識點,和另一個意識點之間的分別區隔。
當我們身處變化的河流中間,有時候我們會想要依賴感官,證明自己沒有改變。
我們環顧四周,那些太過熟悉的環境,是否有什麼不同,可是我們的感官卻無法察覺。
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缺憾,更加容易陷入那些焦躁、沮喪、怨恨和失敗的舊情緒中。

不過你要記住,你正在學習一項技能,這需要很多時間和練習。
大師級的音樂家和運動員,要花超過一萬個小時,才能培養出他們的技巧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是在鍛煉自己。
你是在學習用睜開眼睛的方式,在生活的遊戲中練習,
這需要堅持不懈地去察覺,所有那些被激發的情緒,所驅動的思想和行為。
如果你平常都是快到中午才起床,但你想要開始在早上六點醒來,
你的身體要適應新的生理節奏,一段時間內會感覺很不舒服。
你想,那又怎樣?不改變也不是辦法。
可是,第二天早上,你用感官去觀察你那一樣的生活,透過那一樣的身體和熟悉的情緒,
希望你不會有同樣的感覺。
結果呢,你的感官還是沉睡著——就這樣“一段時間”過去了,你沒有感受到任何改變。
早起似乎比以前更不可能了,因為你的身體每天早上都像被困在過去一樣。
你的身體想要的就是跟賴床相關的那種化學狀態,而且因為它已經被訓練成了心智,它想要什麼就要什麼。
這是大多數人的陷阱。
當我們從冥想中回到感官,我們真的回到了感官。
當我們在環境中看不到立即的結果,缺乏和分離的情緒就會重新湧現。然後我們就相信它沒有實現。
當我們的環境和我們在冥想中創造的不一致時,
我們就會感受到那種延遲——那種在因果之間、在思想和經驗之間、
在一個意識點(我想要這個)和另一個意識點(得到它)之間的漫長時期。
當我們經歷那種延遲,而且那個間隔是很長的時間,大多數人都想放棄成為新的自己。

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什麼都要快快快,想要什麼就有什麼,不用等不用花錢。
科技讓我們的心思和事情之間的距離縮短了,我們就覺得自己有權利得到自己想要的,不管別人怎麼想。
但是在三維世界以外,改變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事。
那是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,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辦到的。
所以當我們剛開始學習如何創造的時候,有時候會遇到延遲,就是心思和事情之間的時間差。
這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沮喪和不耐煩,
就會回到用物質去改變物質的舊方法:推擠、控制、競爭、打架、強迫、祈求、希望、預測,
或者其他我們覺得能讓我們更快達到目標的方法——而且通常都是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。

你想要變成一個比較好心、比較通人情的人。你打坐完了,開車去上班。
你剛要上高速公路,有個司機從你旁邊衝過來,把你擠到後面的車子上,結果你的車尾就被撞了一下。
你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,就火冒三丈,怪罪別人——不光是那個擠你的司機,還有那個跟得太近的司機。
最後你還留了一點氣和罪過給自己,覺得自己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。
你剛才打坐時的好心和同情都哪兒去了?你回想起你早上的打坐,希望自己能有別的反應。
你對自己說我肯定是做錯了什麼。
當我們決定自己做得不對,或者覺得冥想失敗了,
我們就會更加自責和不耐煩,因為我們感覺到了與新的自己和新的生活的隔閡和缺失。
我們想要早點看到結果,卻陷入了急於求成的焦慮。
當我們的感官證實了我們的努力沒有改變任何事情,我們就會更加情緒化地反應。
像是「我失敗了」、「我做得不對」或者「我有什麼問題」這樣的想法,
這些,正是把我們拉回到舊的人格的原動力。
當我們尋找別人的過錯,我們其實已經回到了舊的自己——畢竟,新的自己對於指責沒有興趣。
除非我們記得我們是新的自己而不是舊的那一個,否則我們無法改變。
事實上,除非我們改變,否則我們的生活永遠不會改變。

想像你正在構想和某個人的新關係,並把這個意圖,和愛,和喜悅等揚升情緒結合起來。
你敞開你的心,每天早上感受這些感覺。
但是,然後你就開始過你的一天,你沒有看到那個人出現在你的生活中。
這時候,你應該停下來思考。你為什麼要找那個人呢?
如果你在找他們,你又回到了那個缺乏的人。
如果你是新的你,你已經感受到了那個人的新關係的愛,在它顯現之前,
所以沒有什麼可找的,因為你不覺得自己和那個經歷分離。
當你處於匱乏的狀態,你看待現實的透鏡還是一個有條件的、無意識的程式,它說,它在哪裡?
如果你在尋找某件事,你就和那件事分離,因為你沒有感受到擁有它的情緒。
如果你感受到了愛的情緒,你就不會去找它——相反,你會覺得它已經發生了。

我們如何從冥想中睜開眼睛,避免在清醒的生活中,受到無意識的程式的影響?你已經知道這個影響。
第一步是變得覺察並保持清醒。意識就是覺察,覺察就是注意,注意就是察覺。
棘手的部分是我們是否能夠不帶判斷地注意。
你能否學會在觀察時,不附加帶有情緒的情緒,並且能否注意到,你已經失去了意識而不批評自己?
我試著教人們如何隨心所欲地改變自己的存在狀態。
這只是在忘記的時候抓住自己,然後記起來。
問題不是你是否「做得對」,你是對的。問題是,你要忘記多少次,才能停止忘記,開始記起?
換句話說,你需要失去意識多少次,才能保持意識?
這就是我們如何掌握自己,並在生命的遊戲中進化。
就像我母親總是告訴我的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……

2021-08-27
回覆文章